哈飞“陨落”:曾经的微客之王,如今沦为以资产还债
哈飞汽车分销网络被长安集团“搅局”?
进入汽车行业38年,哈飞汽车转型半途倒下。
近日,东安电力发布公告称,鉴于博通短期内难以盈利,为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公司终止收购博通100%股权。由哈尔滨汽车集团控股。 认为这可能会影响哈飞汽车与东安电力的债转债项目。
此前,8月6日,东安动力宣布与哈飞汽车签署《债务偿还协议》。 哈飞汽车将以零部件及动能业务相关资产抵销部分欠东安电力的货款。 资产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 7113万元。
20世纪80年代初,哈飞汽车开始从军队走向民用。 原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后被长安集团收购。 旗下有哈飞汽车厂、东安电厂、东安三菱、东安机电等。1995年,哈飞汽车“松花江”品牌销量位居全国微型车销量前三,占全国微型车销量的19.26%。微型车总销量。 2009年,哈飞汽车全年销量仍为22.05万辆。
但随后一路下滑,到2014年只剩下21400个。 至2015年,在生产的1.52万辆哈飞轿车中,绝大部分为长安整车,仅生产了9辆哈飞牌轿车。 到2017年,哈飞汽车的销售数据为空白。
哈飞汽车怎么了? 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东安电力向时代财经表示,债转债项目的调整方向尚未确定。
哈飞汽车之所以“沉沦”,业内普遍认为。 首先,哈飞汽车历史上负债累累。 二是2009年被中国长安集团并入后,由于央企重组、发展战略失误等复杂原因,哈飞汽车逐渐走向边缘。
“引苗助长”
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哈飞汽车曾辉煌一时。 1980年,在“军转民”背景下,以飞机为主业的中航工业下属子公司哈飞开始向民品转型。 哈飞以“松花江”牌中巴车为起点,先后开发了赛马、赛宝、中意、百利、民意、瑞意、路宝、路尊等系列车型。
其中,松花江是哈飞汽车的主力车型。 1995年,“松花江”销量位居微型车销量前三,占微型车总销量的19.26%,仅次于长安和五菱。 21世纪初,哈飞达到了顶峰。 2000年,哈飞年销量猛增至12万辆,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22.92%,位居微车销量第二位。 2001年哈飞销量同比增长20%,2002年达到15万辆。
在微型车市场取得突破后,哈飞汽车开始进军轿车市场。 2001年,哈飞引进韩国大宇开发的百利微型车; 2002年8月,哈飞与三菱共同开发赛马多功能微型车; 同年11月,哈飞推出由宾尼法利纳设计的“哈飞路宝”微型车上市。 两年内,毫无造车经验的哈飞汽车,接连推出了三款新品。
但最终,由于质量问题频发,哈飞轿车销量惨淡。 以哈飞车队为例,哈飞车队推出之初月销量达到2000辆,但从第二年开始,哈飞车队的销量开始逐渐下滑。
祸不单行,哈飞汽车在微型车市场的销量也开始下滑。 2002年累计销量为15万辆,2003年为14.5万辆,市场占有率由21.6%下降到18.92%。 但其竞争对手五菱开始逐渐发力,销量从2002年的8.6万辆猛增至2003年的13万辆,从此稳坐微车市场冠军宝座。
轿车市场的失灵和微车市场的遇冷,导致哈飞汽车迅速下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长安集团内部人士曾表示,在被长安收购之前,哈飞一直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哈飞汽车的债务高达9亿元,已无力偿还多年拖欠的贷款。
成为“代工厂”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希望形成2-3家产销规模200万辆以上的企业和4-5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 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下。
当时,中航工业和兵器装备集团两大国有军工集团进行资产置换,将双方的汽车资源并入新成立的长安汽车集团。 当时,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隶属于长安集团,由兵器装备集团共同控股。
然而,处于快速扩张期的长安并没有把承诺的资源给到哈飞。 长安对哈飞的主要举措是裁员、停止新车研发、降低成本。 这导致哈飞汽车的销量迅速下滑。 根据历年销量数据(不含出口),哈飞汽车2009年销量为22.05万辆,2010年销量为18.44万辆,2011年销量为7.19万辆,2012年销量为5.76万辆,2013年销量为2.14万辆。此后,哈飞汽车基本进入暂停期。
与此同时,哈飞也进行了大幅裁员。 据哈飞汽车内部人士透露,哈飞汽车2012年员工人数为6000人,2013年裁员1000人,2014年将在剩余的5000人中再裁员1200人。
面对哈飞的失利,长安也陆续将长安之星、悦翔等车型引进哈飞进行贴牌生产,但哈飞汽车基本成为了长安汽车的“原厂”。 2015年,在中国长安集团的协调下,哈飞汽车生产基地的部分资产被长安福特接管,在哈尔滨设立当地分公司,即长安福特第五工厂,哈飞汽车成为长安福特的“代表”。 工厂”。
成为贴牌的哈飞,可以保持稳定的“贴牌费”,但利润空间并不大。 公开数据显示,哈飞汽车2012年亏损7.6亿元,2013年亏损6.5亿元,2014年财报尚未出炉,但长安汽车对哈飞的描述仍处于“亏损状态”。 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哈飞汽车净资产为负约50亿元。
内忧外患
民族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曹河曾表示,长安收购哈飞是政府推动的举措。 长安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整合哈飞,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规划哈飞的产品和布局。 长安误判了战略乃至方向,导致哈飞的发展思路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最终导致负面消息不断。
据媒体报道,哈飞汽车一位前员工曾表示,2011年之前他在哈飞汽车销售部工作,当时他发现长安集团制定的政策非常偏颇:经销商希望厂家提供车型赛马、路宝等曾经风靡市场,但长安集团派出的管理人员对此置之不理,只研发了新的中巴车。 并授权哈飞代工长安汽车品牌。
问题在于,民意、众意等开发车型基本上是模仿长安品牌现有车型,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由此,大量经销商退出网络。 在这位哈飞原员工看来,哈飞汽车的分销网络是被长安集团“搅局”的。
不可忽视的是,哈飞也有很大的问题。 哈飞汽车一位老员工曾表示,在长安集团到来之前,哈飞只满足于微客带来的利润,并没有专心生产轿车。 主要由 Wei Ke 贡献。 这几年,哈飞不仅错过了发展轿车的机会,就连微客市场也被后来居上的上汽通用五菱和东风小康抢走了。 长安集团接手后,基本上就是沿袭了哈飞之前的发展思路,都踩错了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老牌军工企业,哈飞在企业文化上与长安难以协调。 曹河表示,虽然客观问题增加了长安整合的难度,但在整体并购案例中,长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并不缺乏不当做法。 企业并购后,首要的是文化整合、管理整合、发展思路的统一。 显然,长安一直受此制约。
哈飞汽车的业务正在逐步剥离。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消失的国产品牌? 不管结果如何,对于一家走过38年的车企来说,都有些尴尬。 (北京时代财经 周西子)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