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开门红:旅游业迎来强劲复苏
“游客又回来了。” 北方的冰雪世界,灯火通明,寒冷的冬天也难挡游客的热情; 在南方的海滨村庄,人们面朝大海,享受休闲度假时光; 来一场热闹的年夜饭……
当被疫情打断的生活回归,对“诗与远方”的思念便难以遏止。 今年春节是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乙类管理”政策后的第一个长假。 旅游业回暖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 旅游市场交出三年来最好的成绩单,无疑为旅游业的复苏释放出积极信号,再次唤起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暖春将至,更多消费潜力等待释放。 旅游业也开始积极应对变化,为即将到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准备。
1. 显着恢复
跨省游回归主流
大年初三,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歌声、舞蹈和欢声笑语。 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先生的家人刚赶上开村舞台上的演出。 张先生连忙拿起手机记录下这喜庆热闹的时刻:“第一次来昆明旅游,特地带着孩子来感受一下少数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
在海南三亚,一家民宿的负责人博格整个春节假期都在忙碌:“我们每天都爆满房间,突然的忙碌有点措手不及。” 他发现,近期来三亚的游客数量增长很快。 尤其是海边民宿最受欢迎,再现“一房难求”的盛况。
今年春节假期,这样火爆的一幕在各地一再上演。 那些曾经备受追捧的旅游胜地和风景名胜区,迎来了大批回头客。 信心和期待被点燃。
“春节期间,部分地区和业态恢复超预期,知名旅游景区客流明显增加,以‘兵马向前’的方式恢复步伐,对提振士气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业。”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
例如,四川乐山共接待游客406.16万人次,同比增长40%; 其中,乐山大佛景区连续4天门票售罄,创下24小时接待游客10万人次的记录。 安徽宏村门票收入同比增长514.27%,2019年重回143%;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487.84%,重回2019年的184.7%。云南省共接待游客4514.61万人次,同比增长244.7%,实现旅游营收384.35亿元,同比增长249.4%,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30.3%和132.5%。
同时,更多地区采取景区门票减免、发放消费券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出行意愿,拉动消费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1281家A级旅游景区免费开放,其中5A级旅游景区62家免费开放。 贵州377个A级旅游景区实行免门票活动; 上海101个景点打折,其中68个免门票。 在江苏苏州,14个园林免费开放。
各平台数据显示,长途游开始复苏,跨省游回归主流。 大理、三亚、丽江、厦门、广州、西双版纳、哈尔滨、成都成为跨省旅游热门目的地。 在携程平台上,跨省酒店预订占比近70%,预订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出行天数和出行距离大幅增加。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春节假期游客平均出行距离为206.9公里。 各地接待游客中,省外游客占29.3%,外地游客占36.9%。 这些数据表明,长途市场开始引领假日旅游经济,加之大量返乡探亲游客的本地休闲消费,有力促进了规模、消费结构、质量的全面调整。春节假期旅游市场效率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信心全面增长新阶段。
2、热闹繁华
“文化品味”洋溢春节气息
年味、年俗、传统文化永远是春节的“关键词”。 这个春节,游客在游览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在体验不一样的年俗文化。
“听说今年杭州的巫山庙会又回来了,我们就带着孩子来这里感受一下久违的传统‘过年’。” 大年初五,游客张女士带着家人逛庙会、看表演。 在热闹繁华的新年气氛中。
赏花灯、逛庙会、办社火、看特色表演、体验非遗技艺……传统文化与节日郊游交相辉映,丰富多彩的传统年俗项目成为春节文化的“主角”旅游活动。 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节日、传统文化体验,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
世界各地的景点也为游客准备了丰富的文化活动。 在江西南昌源城集历史文化街区,采茶戏、河灯等非遗表演引人入胜。 游客们身着旗袍、长衫、汉服,身临其境地体验丰富多彩的过年活动。 在浙江乌镇的水上年货市场,满载年货的划艇来回穿梭三亚露营时间过年,人们品尝特色美食,感受浓浓的水乡情调。 在浙江兖州古城景区,“兖州太守”在南宋仪仗队和舞女的陪同下走进古街。 迎新年的民俗表演、舞狮等活动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马蜂窝发布的报告显示,特色民俗体验、非遗文化表演、庙会灯会、创意市集、拜年等年度风俗活动是吸引年轻人出行的重要元素。 春节期间,走遍多个城市的非遗“打铁花”表演走红“朋友圈”,热度增长150%。
团圆是春节的主题。 兔年春节,在没有必要“异地过年”的时候,不少返乡游客将消费带回家乡。 丰富的文旅产品为渴望旅游的人们带来多元化的选择。 “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初一拜完年,我就开车送爸妈到周边。” 家住成都的张宁远说,这几天去逛古镇,吃小吃,还打算在郊区的民宿多住几天。 “回到正常生活的感觉真好,”他感叹道。
春节假期,像张宁远这样的回头客依然不少。 他们希望在悠闲的旅途中享受与亲友团聚的美好时光。 围炉泡茶、登山露营、养生度假成为热点。 古镇古街赶集品尝美食,乡村游体验冬季特色项目,不少亲子游客注重互动体验和寓教于乐。
“南下避寒,北上赏雪”也是春节旅游的热点。 据同程旅游发布的报告显示,北京什刹海冰场的冰上运动体验、长白山、峨眉山的滑雪雪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龙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都是热门的冰雪主题景区。 . 在三亚、厦门、珠海等温暖宜人的南方沿海城市,游艇旅游、水上旅游、低空旅游等特色产品大行其道。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崔力指出,春节期间旅游业强劲回暖,家庭游、度假游、周边游、体育旅游市场火爆。 新冠疫情三年后,中国人更加重视亲情。 家庭旅游是今年春节的主流,呈现出“全家出动”到温暖的城市呼吸潮湿的空气。 游客主要考虑气候、人文等因素,造就了三亚、西双版纳等地春节旅游市场的热闹。
3、出境游火爆
中国“年味儿”走向世界
作为跨境旅行放开后的第一个长假,久违的出境游在这个春节被列入了人们的出行计划。 许多中国游客走出国门,感受海外“中国年”的独特风味。 “这是三年来第一次出国过年,没想到除了异国风情和美景之外,还看到了处处张灯结彩的盛况。熟悉的气氛新年非常感人。” 除夕之夜,来自北京的张年来到泰国清迈,唐人街舞狮舞龙,烟花爆竹,寺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
大年初一,中国首架春节包机从深圳飞抵巴厘岛。 印尼旅游部和巴厘岛省政府在机场举行仪式迎接; 厦门游客……阳光、沙滩、美食,东南亚吸引了首批海外过年游客。
携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出境游整体订单同比增长640%,跨境机票订单同比增长4倍多。 曼谷、新加坡、吉隆坡、清迈、马尼拉、巴厘岛等东南亚目的地成为中国游客的“最爱”。
为迎接中国新年三亚露营时间过年,多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年”活动,为中国游客和当地华人送上祝福——瑞士的滑雪胜地少女峰,缆车始发站装饰着中国年兔子装饰品和大红灯笼; 英国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被“中国红”点亮,广场上的纳尔逊纪念柱上出现“恭喜2023年新年”字样; 在意大利米兰市中心,大屏幕滚动着新年祝福,北部城市都灵最高的建筑投射出一个大大的“福”字……
在业内专家看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出境旅游消费国之一。 随着中国游客走向世界,将有助于全球旅游业的复苏。
“如火如荼的春节旅游,为连续三年低迷的旅游市场提振。随着防疫政策的不断放宽,国内旅游市场有序回暖,出境游市场利好消息频传,逐步推动长途游、跨境游需求释放,旅游业复苏步伐持续加快。 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晓雪指出,“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全面复苏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出境游,仍需做好‘持久战’。”
节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通知,自2月6日起恢复全国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公司试点经营出境团队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等20个国家。 如此优惠的政策,激发了人们出国旅游的意愿,也让各家旅行社和旅游公司忙得不可开交。 多家平台和团商条线一夜之间推出了近百款出境游产品和线路。
“我们长期没有出境游订单,最近咨询出境游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我们正在加紧规划。” 某旅行社客户部负责人张经理告诉记者,“这三年我们流失了很多人才,我们正在补充新的力量,重新集结。”
专家指出,对于需求的快速释放,旅游相关产业也应迅速调整状态,做好准备,避免出现短期供应短缺带来的问题。 崔立表示,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旅游业仍处于恢复期,旅游企业“扭亏为盈”还需要很长时间。 未来,自助游将成为主流。 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企业需要拥抱旅游业重构的后疫情时代。 如何充分挖掘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创新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新业态,是旅游发展的关键。 行业面临的挑战。
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
今年春节假期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
(本报记者卢远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