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新高考如何报考

日期: 2023-04-24 14:15:46|浏览: 191|编号: 36068

八省新高考如何报考

距离高考最后一场考试已经快一周了,距离月底放榜还有几天的时间。 河北省保定市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学主任李家义一直在“纺纱”。

“现在我们和家长最关心的不是分数,等分数就是等结果。” 2021年6月15日,李佳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最关心的是第一年的志愿服务如何申请。”

从年级主任到教学主任,这是李佳怡主持学校高考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她的学生第一次参加新的高考。 新高考改革实施七年,随着第三批省份的加入,报名人数增至14人。他们是2017年首次新高考上海、浙江、北京、 2020年天津、山东、海南,2021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伴随新高考改革的是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变化。 目前,已经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普遍沿用了率先实施新高考的两个省份的两种模式。 一是上海模式,即“高校+专业组”志愿者。 一个平行的志愿者。 另一种是浙江模式,“专业(类)+大专”志愿者。 在浙江,总共可以填补80名志愿者。

这两种模式虽然在前两批省份都有实践经验,但每个省份的实际情况大不相同。

没有参考以往的录取分数和排名,对新的志愿填报方式也缺乏规则适用经验。 这是面向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学生、家长甚至教师普遍遇到的困难。

这几天,李佳怡在接受学生和家长的频繁咨询后,声音有些沙哑。 “别说他们(学生、家长)了,我们(老师)之前都受过培训,现在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问题很多,但能说清楚的没几个。”

当天,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浙江省宁波市孝石中学校长邱建豪还在开会。 会议的主题是第二天高考志愿如何填报的讲解环节。

与四年前组织指导首届“新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时的手忙脚乱相比,邱建豪现在信心满满。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第二天的说明会上如何上网报高考志愿,原浙江省考院副院长刘保建将主讲,讲解高考志愿填报的原则和技巧,以及现场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

1个

“一定要填满所有的志愿”

与前两批“3+3”模式不同,2021年八省新高考实行“3+1+2”,即“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另外两门选修课”科目”。 在自愿报告改革方面,辽宁、河北、重庆采用浙江模式,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广东采用上海模式。

“高校+专业群”上海模式对原有志愿填报方式影响较小,仍以高校为主,但高校将所有专业划分为若干大类(群),同一专业群有候选人的选择限制相同。

然而,“专业(类)+学院”的浙江模式,其专业选择繁多,往往让学生更加“头疼”。 在浙江,考生最多可以填写80个志愿,而在参照浙江模式的省份中,辽宁省的志愿数量最多——112个。

回忆起第一次面对“专业(类别)+学院”填报模式时,邱建豪表示,学生和家长最大的困惑是,选择太多,该如何选择?

原志愿填报中,一个学生每批可填写5-6份学校志愿申请; 在“专业(类别)+院校”成为重中之重的情况下,家长和学生应该对专业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不是简单地了解学校,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想申请什么专业。

邱建豪提到,浙江省有80名志愿者,选择很多,总有学生没有填满。

“有的同学20个、30个志愿都不填,就头疼。” 邱建豪说,“我们学校(部分学生)可能只填了40个左右的志愿,大概是一半。因为他们的目标比较明确,喜欢什么学校,喜欢什么专业(比较明确)。” 但邱建豪并不鼓励这种做法,他还是建议同学们尽量不要浪费一个志愿。

在很多浙江模式的支持者看来,这种模式最显着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不会有任何自愿调整,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 以前志愿填报都是以院校为单位,再考虑专业。 专业分数不够就转其他专业。

但上海模式是“大学+专业群”,仍然存在被动调整的风险,只在专业群内进行调整。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秦红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专业群的划分是确定的,每个省的规定都不一样。 部分省份高校设立专业组,部分省份由省考院根据高校选拔要求自动选拔专业组。 确定专业群体。 她提醒考生,一定要认真审视专业组所包含的专业。

“(浙江模式)扩大了考生在录取过程中的选择性,可选志愿的数量增加了。” 邱建豪认为,这是一项值得赞赏的重大改革。

不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这种模式也有其弊端。 学院和大学有很多专业。 过去,一些高校招收的专业超过一百个。 在以往的志愿填报模式下,各高校都会划出一条分数线,卡在一个基本录取分数线上。 现在如果高校的专业比较分散,可能会导致一些高校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比较高,而有些高校的分数比较低。 这种大学内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中学教学主任李林贵也有类似的观察。 在高校专业“冷热不均”的形势下,一些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高校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专业迎来了申请高潮。 “比如,温州医科大学的视光专业是温州医科大学排名靠前的专业,录取分数线相当高。” 李林贵分析,以往学院和专业捆绑的时候,这个专业的分数并没有那么高。 现在,如果一个专业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有影响力,分数线可能会高一些,很多学生都在涌入这个专业。

生活在河北,也就是借鉴浙江模式,“一定要填满志愿”成了李家义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李佳怡最担心的是,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过于偏执,陷入不选哪个学校就不上的执念,最后因为没有填上自己的心愿而“落榜”。 “我认为高中生对大学志愿服务的了解程度非常有限。” 李嘉仪说。

无论志愿改革如何变迁,教师引导学生填写志愿报告的基本策略不会改变。

邱建豪建议同学们将80名志愿者分成三部分。 前30名左右填写高于往年实际排名且学生也向往的专业; 中间30名左右填写与其实际排名相当的专业; 最后20个填一个左右往年录取率比较低但是学生喜欢的专业。

2个

更注重相对排名

但是,新一届高考八省考生没有往年数据可供参考。 这是李家义的另一个担忧,“可以说原始(录取)数据(填申请表)的参考价值不大。”

2020年北京第一届新高考考生李景熙也陷入了这样的恐慌之中。 她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在填写申请表之前,她查看了往年的数据,没有可比性,尤其是上一年,也就是2019年的录取分数普遍被夸大了。 “改革的第一年,文科和理科是不分的,如果你看往年文科排名,再看理科排名,你会觉得两边都不靠自己​​。如果你你看理科,比门槛高很多,文科你也上不去。”李景熙说。

邱建豪对排名的反复强调,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无论是原有的志愿填报模式还是新的高考填报模式,学生的名次或名次都是填报的主要参考。 邱建豪解释说,原来的高考志愿主要是高校,每个高校招生人数多,排名要求比较低; 新增高考志愿以专业为主,各校各专业招生人数较少。 这更加强调排名。

对于来自八省的第三批新高考考生,无论浙江模式还是上海模式,多位长期研究并自愿填报的专家给出了一个共同的想法——一方面,你可以参考学院近三年的平均分线和平均名次。 另一方面,学生高考成绩在全省的排名位置也可以作为基础参考。

熊丙奇指出,在总分排名下,各省还会公布更详细的排名,比如物理+化学、物理+生物等组合的具体排名。这是我以后自我定位的重要依据。自愿填写报告。

“最重要的定位依据其实是物理和历史(单科)的定位。同时还要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做调整。” 熊丙奇强调,第一次参加新高考的同学不能简单参照往年。 文科和理科的排名,因为今年的物理和历史课,和往年的文科招生计划相比,肯定会有调整。 这要等到6月20日左右,各省公布新的招生计划,才能具体分析。

新的招生计划公布后,大家可以分别看看物理和历史的招生计划,再相应调整自己的定位。

至于是优先选择好学校还是优先选择好专业,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可能还是因人而异。 邱建豪的建议是,现在高校开通了转专业通道,学生可以先在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再考虑自己喜欢什么专业。 高考高分的学生综合能力也比较突出,更容易满足转专业的条件。 高考成绩一般的学生(个别考试异常除外)往往达不到学校规定的转专业综合能力,建议优先转专业。 对于低分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或专业,考研期间可以调整专业或学校。

“不管是新高考还是旧高考,学生的自我定位是最重要的。未来愿意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建议优先考虑院校;毕业后打算直接工作的,建议优先考虑专业。” 邱建豪说道。

3个

看清专业要求,避免“掉坑里”

关于专业选择,邱建豪和李林贵都提到,多所高校招生办负责人向他们反映,最想提醒学生的是:看专业人才培养细则做好规划,避免“掉坑里”。

“掉坑”是指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过去对专业所要求的基础学科知识没有相关储备。 比如,虽然是生物专业,但是很多课程都要求有一定的化学基础,但是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并没有选择相关的科目。 这使得他们的大学学习一开始就陷入了基础不扎实的根本问题。

邱建豪表示,大学不可能让所有这些学生都重修课程,但大学可能会降低对学生的个别教学目标,课程的层次也会相应降低。 “比如,原来要求80分,你过60分就可以了,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

高考选题方式的转变是高考志愿填报改革的推动力,也影响着高考志愿填报规则的完善。 与八省新高考“3+1+2”模式和前两批“3+3”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在物理和历史两个学科中,采用了本来是自由选择,现在是强制性的。

目前,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六省仍实行“3+3”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洪成文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在“3+3”模式下,少数考生如果投靠物理,很容易放弃物理。 招募?”

熊丙奇发现,“3+3”模式刚开始实施时,“掉队”的学生很多,也有高校招生规则不明确的原因。 “当时很多大学为了提高录取分数线,对选科的要求很宽松,导致某个专业非要学物理,而是提出了不限科目的要求,或者选科的要求。”一位物理和化学专业的学生。”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科目考生人数下降的问题有所改善。 但仍有高校对专业选择的要求相对宽松,学生高中选择与大学学习不相符的情况仍可能存在。

这个问题在“3+1+2”模式下得到缓解。 “物理和历史二选一,这种方法虽然不能说100%解决问题,但也算是缓和了一些。”洪承文说。 (测试)问题。”

如何避免选题错位? 某高校招生办相关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高校在大类招生时,也会将申请者的学科选择交给专家审核,看是否符合专业组的要求。 .

但邱建豪认为,这次审查的范围过于宽泛,比如对专业对应的科目选择没有更详细的要求。 很多专业的主干课其实要求的不仅仅是物理或者化学。 “大学还是倾向于提高录取分数线,招生的时候,分数决定了学校的地位。” 邱建豪说道。

因此,熊丙奇也提醒,高校一定要明确自己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不能为了提高录取分数而过于功利。

浙江等实施新高考的省份,将近四年的志愿填报数据发布在浙江省教育考试网站上,供考生下载浏览。

“四年过去了,大数据已经很清楚了。” 李林贵回忆说,“2017年第一届,当时有很多换算公式,算出新高考某所大学的对应名次基本准确。但对每个专业来说如何上网报高考志愿,就不是这样了。”精确的。”

(应受访者要求,李嘉仪、李静希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