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朋友圈:民宿冷了,露营火了
五一小长假那天,一对小夫妻开车到乡下露营:
停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搭起雨棚、帐篷,铺上野餐垫,从车上拿出烧烤炉、电饭煲、保温桶、灯具、桌椅等一系列设备,然后进行调整音响亮起星空下,两个人躺在草地上畅想未来——这是今年最流行的休闲方式。
如今,选择这样过夜的人不在少数。 今年,篝火晚会。
“没有什么是露营不能治愈的。” 社交平台上,关于露营的讨论如火如荼。 “让我们在大自然中发出声音,在屋外度过一个星期天。” 语言很诱惑,“去野营吧,连草都是自由的味道。” 再加上几张精选的小清新照片,简直就是朋友圈的标配。
据投资界统计,截至目前,露营相关的微博超话粉丝最多已超过200万; 在小红书上搜索“露营”,搜索到超过110万条笔记; 豆瓣相关话题的浏览量超过20万; 火狐上的讨论量也突破了2.5万……露营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五一前夕,露营用品的销量翻了一番。 一次精心准备的露营动辄上千元,一些帐篷等露营用品动辄上万元。
疫情之下,长途旅行成为一种奢侈,取而代之的是环城游、公园游。 三三两两露营,成为大家亲近大自然的美妙时刻。
5月1日朋友圈最火的活动:
露营刷屏一次要上千元
成为朋友圈第一后露营有多火?
“周末的时候,公园里的空地上都是帐篷,一个接一个。” 此前,一位坐标在北京的网友感叹,“我从没见过什么活动能火到这种地步”。 另一网站称,“这几天进闺蜜群时,三人中有两人在讨论露营。”
“下单慢点,都卖光了。” 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露营装备线上销售火爆。 据投资界统计,在淘宝上,共有超过26万人购买了露营帐篷; 在拼多多上,野营相关的防潮野餐垫销量已突破10万+; 在京东上,超过10万人在30天内种草购买了露营装备。
一位野营用品商家透露,5月1日初期,野营装备订单数量翻倍,部分产品还出现了爆单。 此外,今年前三个月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大帐篷、篷房、折叠桌椅、睡袋等露营装备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200% .
除了露营相关产品,风筝、飞盘、户外烧烤、篝火晚会、剧本杀、露天电影、房车旅行等项目也随着这一场景再次火爆起来,“营地+景区”、“营地+村”,在露营元素中加入了“露营+调研”、“露营+运动”、“露营+演艺”等多种体验方式,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1年,国内露营地市场实现了四倍的增长,规模从77.1亿元猛增至299亿元。 预计2022年增速将达到18.6%,市场规模将达到354.6亿元。 也许,如果你在公园里搭帐篷散步,你会遇到一些熟人。
露营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 它是工业时代城市居民对乡村短暂追求的象征。 进入中国后,这项活动起初也被打上了“小资”的烙印,因此受到不少年轻中产人士的追捧,一度被调侃为新中产的“广场舞”。
一位资深露营专家告诉投资界,目前中国的露营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野餐、商业露营和野外露营。 野餐是最简单的,因为没有资本和专业知识的门槛。
二是商业营地,多由景区和小型露营公司经营。 消费者只需要几百元一晚就可以租到相关设备和场地; 三是野外露营,有郊区、水库、海边、海岛、森林等不同难度的场景,露营者需要自带装备,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2021年,24岁的王丽丽安家在成都,夫妻俩在当地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在业余时间,露营成了他们的最爱。 他们在大学时就开始露营,在成都安顿下来后,他们不断购买更多的露营装备。 他们前后花费了3000多元。 为了露营方便,他们在买车的时候还选择了一款可以折叠起来睡觉的SUV车型。
事实上,露营并不是一项便宜的活动。 在某电商平台搜索露营装备,均价在200元左右,较高的价格在数千元不等。 投资界人士从平台商铺获悉,天棚、桌椅、帐篷等生活必需品的平均购买总价已超过1000元,而且这些还只是基本装备。
但是年轻人不在乎。 林昕,1995年出生,新营员。 她在昆明工作,周末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朋友见面。 上周,他们刚刚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露营体验。
林馨和小伙伴们选择了消费门槛最低的野餐式露营。 即便如此,野营一次露营装备出租,准备一个小帐篷、野餐垫和各种食物,也要1000多块钱——这就是她每个月的工资。 五分之一的。 林欣直言,“1000多块钱就能买到完美的露营体验,非常值得!” 但平时她点外卖,即使错过了0.5元的优惠券,她也会心疼很久。
或许这就是Z世代的日常生活:他们可以“一掷千金”获得独一无二的体验,黑着眼睛熬夜,只为抢到便宜几块钱的日用品。
民宿天冷,营火烧起来
这是成年人的游戏
2020年被称为“(精致)露营元年”。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露营相关企业注册总量持续飙升。 从注册时间来看,48%的露营相关企业成立于一年以内,五年以内成立的企业占80%。 三年之内,露营一举打败了民宿,从小众爱好变成了网红活动。
“青春只有几岁,疫情需要三年。” 在疫情时代的背景下,长途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而在城市和公园里兜兜转转,却成了大家难得的休憩时刻。 正如不少网友感叹,“露营是另类旅行”,为他们完成了一半的长途旅行心愿。
5月1日期间,小红书特别推出“露营季”鼓励博主创作,江苏卫视推出以露营为主题的综艺节目,“星空露营”活动也在广州塔下举办; 而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与露营相关的话题正在迅速上升,短视频、露营指南、必备装备推荐等层出不穷。
“现在大家刷手机,看到露营短视频,心都准备好了,但别说你不会。” 谈到自己为什么喜欢露营,林欣坦言。 只是精心的打扮,高价购买的野营装备,辛辛苦苦准备的各种美食,都让她那天的朋友圈火了起来。
“可能大多数人去露营只是为了发朋友圈,”林馨调侃道,“但是发完朋友圈,看到很多人点赞,真的很开心。” 像林欣一样,很多跟风去露营的人,都是为了在朋友圈晒几张照片,等着朋友点赞评论。 “就算营地人山人海,只要有拍照发圈的地方,那一天也不会白过。”
上大学时,林馨和朋友们用“巨资”买了全套露营装备。 四年了,她只到学校后面的山上晒过一次太阳。 毕业的时候,几个人把设备带回了家。 林欣得到了一顶帐篷和一个睡袋,这些东西还在老家。 这也是很多网友冲动下单的真实写照——发朋友圈后,露营装备只能堆在储藏室吃灰。
但当被问到昂贵的露营装备是不是智商税时,林欣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至少看到别人夸我真的很开心,至于智商税,我最近刚买股票。” 库存损失的屏幕截图。
在露营兴起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新一线城市所占比例较大,喜欢露营的人群多为年轻人。 相比之下,这群人更注重露营给他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正如消费投资人深知:最昂贵的往往不是消费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赋予的符号和意义.
“露营是大人的过家家”——这句话在微博和小红书上得到了大量网友的赞同。 除了疫情和媒体夸大,年轻人逃离城市,追逐自由的童心是他们选择露营的直接原因。 “晚上看着星星入睡,早上的空气和阳光都和城里不一样,感觉很自由。” 谈到自己为什么爱上露营,王丽丽说。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一次日出和日落了?” 当城市成为限量版,露营、虚拟现实、剧本杀、密室逃脱成为潮流,追求自由的年轻人想通过各种方式冲出牢笼。 他们用新消费“武装”自己,打造“田园梦”。
露营以支持首次公开募股
VC来了,一笔融资诞生
今年愚人节,露营圈传出一则消息:罗永浩放弃AI元宇宙,要打造“东半球最大的露营地”。 一时间,网友们都惊呆了。
虽然最终证实只是玩笑话,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家对露营的热情。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细分品类中露营相关企业近4.6万家,帐篷相关企业3.3万余家,篷房相关企业1100余家,睡袋相关企业5000余家,折叠椅相关企业1200余家. 二级市场上,户外运动品牌木高迪的股价一度涨停,而背后的原因也与国内外露营市场需求的增长密不可分。
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者纷至沓来。 2021年11月,成立一年的户外露营品牌“大热荒野”一个月内连续两轮获千万元投资; 《王者狂野奢侈营》获百万级天使轮融资。
今年4月,中鼎资本对一站式户外装备品牌Noc独资超亿元,这是Noc成立12年来首次获得外部投资; 同月,青山资本还出售了另一个露营品牌ABC。
IPO也来了。 同样在4月,都市户外品牌叫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从一把小黑伞开始,娇霞推出了防晒系列产品,经常出现在大家的露营生活中。 招股书中提到,椒夏开始主打城市户外生活,露营是第一目标场景。 或许,港交所即将迎来带有野营色彩的IPO。
尽管如此受欢迎,但在现实中露营并不容易。
一位在福建经营露营的年轻创业者告诉投资界,由于疫情期间订单减少,公司入不敷出露营装备出租,最后不得不转型做服装定制业务。 “做这行至今没赚到钱,甚至还经常赔钱,这几年虽然叫露营,但基本靠服装支撑。” 他自嘲道:“简称‘广阳卖狗肉’。”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一位露营创业者曾透露,“我从开始露营开始就投入了100万元做露营,每年的运营成本在70万到80万元之间,但目前还没有盈利。” 大冒险创始人朱宪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一个标准的露营地,场地租金、地面基础设施、露营装备等硬件投入近100万元; 此外,一个小型营地的人工成本每年至少要50万元。
这项业务不是那么有利可图。 即使有VC基金的支持,很多露营品牌也因成本高、复购率低而疲于奔命。 再加上疫情、天气等客观因素,短期内想要盈利基本不现实。 而那些缺乏资金、贸然进入的中小创业者,就像风靡全国的剧本杀创业一样,面临着转型和倒闭。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几年,年轻人的喜好变化很快,从KTV到桌游、剧本杀、密室逃脱,再到滑雪、露营、自驾游。 但是,很多新兴行业的热周期很短。
这次要露营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