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 黄河路美食街的招牌被拆了,那些灯红酒绿的记忆再也回不来了!
吓了一跳
黄河路口的牌子不见了!
曾几何时
那边有个银色的牌子
上面写着“黄河路美食休闲街”
现在空路
看起来很伤心
黄河路有多时髦?
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01
黄河路的“火”,你想不到
在老上海宁眼里,黄河路是著名的美食招牌。 1993年,黄河路被定位为美食街并得到发展。 那时候好老啊!
随便去黄河路上的一家酒家,可能都有20多年的历史,比如太升园、悦来、金八仙、粤菜馆、半岛……
最热的时候,黄河路是什么样的? 最疯狂的1995年,这条只有755米长的小街上挤满了80到90家餐厅,经常从早上十点营业到次日凌晨五六点天。
要知道那个时候,上海人还算不上有钱人。 但那时候的黄河路已经灯火通明,吃宵夜的人不得不排队,夜晚霓虹灯散发出的热量丝毫不亚于南京路。
更何况,在黄河路的路口,还有一家知名的国际酒店。
而比国际大饭店更老的功德林,1932年从北京路迁至黄河路,2022年将迎来百岁华诞。
黄河道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存在。 火起来的时候,新天地、田子坊都不存在!
02
那些怀旧的味道,你还记得多少?
黄河路的厉害之处在于可以从头吃到尾,不用重样。 这里的老店坚守传统,小店富有特色。 是名副其实的“吃”街。
国际酒店面包店
神奇的芬芳,黄河渡口的向导
国际大酒店楼下的面包店很神奇。 根本不用看地图,只要在国际大酒店附近闻到一股浓浓的黄油香味,就说明已经到了黄河路。
店面还是挺有辨识度的,就是门口排队的人。 常年流行的老字号并不多。 更何况,面包店几乎只靠一种产品打天下,那就是蝴蝶蛋糕。
他们家的招牌蝴蝶蛋糕真的是网络上的爆款,进店的人几乎人手一个包。 吃起来又脆又甜,甜度没有哈厂的重。 不爱吃甜食的朋友疯狂打电话。
北京面包店的点心制作技艺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少了点银卷就说不过去了。 面皮蓬松柔软,有一股清新的面粉香味和淡淡的甜味,颇有老上海风情。
功德林素食馆
招牌黄油蟹粉,几乎可以假
近百年历史,上海第一家素食馆。 现在也是周边居民的中午食堂。 素菜荤菜拿手,饭菜丝毫不逊色于外面正宗的荤菜。
招牌菜是奶油蟹面。 用油将土豆泥和胡萝卜炒香,加入姜和醋调味。 无论是形状还是味道,都几近原汁原味,酸鲜可口,比真正的蟹粉还好吃。
功德林的创始人也是一对吃货,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创始人简兆南和简宇杰兄弟。 为了在上海吃到美味的素食,特地开了一家餐厅,可以说是有钱任性了。
杏花楼
小时候的葱油鸡,长大了还是那个味道
功德林旁边的杏花楼充满了童年的回忆。 他们的青团年年火爆网络,他们家的月饼也是馈赠亲友的必备礼物。
招牌菜葱油鸡,十年不变。 葱油煮得很香,均匀的包裹在白嫩的鸡肉上。 鸡皮酥脆,口感细嫩爽滑。 我来这里的时候总是点它。
吃完饭总是去熟食区看看,打包点熟食,明天就好吃了。
苔藓花园
黄河路的守卫者,有传统的味道
苔园位于黄河路。 这绝对是一家口碑极佳的老店。 它25年的历史,可以说是黄河路变迁的见证,也是今天为数不多的沿袭者之一。
一道糖醋排骨,老上海人千年不变的开胃菜。 糖醋汁酸甜可口,炸排骨外酥里嫩。 你不能停止一次吃一块!
桂花糖藕也是必点,糖汁爽口,撒上桂花,藕香软糯,开胃!
苔生园也有自己的泡菜。 这条带苔藓条的小黄鱼已经卖了很多年了,人气依旧不减。 脆脆的外壳中加入了苔条,鲜味与黄花鱼的海鲜相得益彰。
腊肉蒸蟹是当年太盛园的主厨创制的。 清蒸毛豆很好吃,培根肉给螃蟹增添了新鲜感。 多少附近的居民都被这道菜宠坏了。
最后照例以九娘圆子为结尾,这也是多年来吃土菜的老习惯。 表面的糯米又香又软,里面的芝麻甜甜的,说不出的舒服和满足。
佳佳汤圆
网红独苗,30年好味功夫
这几年,黄河路的关店潮此起彼伏。 老店的光环已不在黄河路美食推荐,家家汤包却蒸蒸日上。 自从被推荐,就成了这条路上唯一的网红。
如今,如果早晚高峰时间不错开,排队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简直是家常便饭。
小笼子先包好,蘸了醋的菜直接放在笼屉里消毒,是传统的老上海馅饼。
在网红经济时代,像家家汤包这样30年如一日只卖一种食物的,确实很符合当下的爆款风格。
更难得的是,佳佳灌汤包有着不同于其他网红店的扎实口感。 食材新鲜,工艺精湛。 用一双筷子夹起一个小馒头。 皮薄而不破,与很多大路酒楼出品有很大区别。
馅里蟹肉扎实,没有腥味,有新鲜的蟹味。 记得再点一份醋姜丝,这才是吃蟹粉饺子的正确姿势,不然就白吃了~
月星羊肉馆
藏羊肉,冬天最好吃的一碗面
开了16年的老面馆,满足了多少人的工作餐? 我就是其中之一,每年冬天都忍不住走进这扇门。
他们家用的苏州正宗藏羊肉。 我通常喜欢点白切羊肉面。 . 羊肉单盘食用,干吃、蘸食、拌面均可。 感觉一路DIY。
汤头注重还原羊肉的原汁原味,而不是重香料掩盖腥味。 加工后的羊肉没有任何腥味,只剩下嫩滑扑鼻的奶香。
面条也很有嚼劲,喝一口,满口都是清香。
老板也是个有“脾气”的人。 这家店基本只有天冷了才开,半年开半年关。 不跟风搞别的,专心经营羊肉面,精神确实可敬。
其他零食
多走走走走,转角就能发现惊喜
黄河路的变化越来越快。 原为“沪上第一麻辣香锅”,现为连锁店“东记卤春”。
看到人很多,就进去试了一下。 虾仁炒鳗鱼面,大虾挺有弹性的,鳗鱼微炸。 吃一碗还是挺舒服的,难怪生意这么好。
出了一家面馆,又来到了另一家面馆。 或许,这就是黄河道独有的传承吧?
随着大饭馆的消失,如今的黄河路已经以小店为主,一些地方美食应运而生。 比如这道“一米香”,现煮的砂锅粥,口感浓稠。 用餐时间经常满座,五层不够。
好久不见的油墩子,勾起了儿时的回忆,现在看到总是要买的。
顾首钢上海葱油饼外皮金黄酥脆,内里松软咸香。
“吵架馄饨”是因老板和太太经常吵架而得名。 小三鲜馄饨够正宗。 蛋皮、紫菜、虾皮的很多,经常一口吃两个。 小馄饨,越嚼越入味。
这家店不在黄河路上,而是在一条不起眼的胡同里。 上海老城的美妙之处就在于随便走走就能发现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在黄河路上,你也可以试试这个。
03
黄河路沦陷没关系,老上海宁还是爱你
感叹今天的黄河路早已过了鼎盛时期。 只有国际酒店面包店和嘉嘉汤包门前的长队还诉说着昔日的荣光,其余的路上也只有寥寥的游人。
多位餐饮经营者表示,黄河路的没落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加上2003年非典,雪上加霜黄河路美食推荐,黄河路陷入低迷。
中午时分,装修别致的大堂里还有不少空位,顾客寥寥。 有的店铺甚至患上了“拉客”病,让人心情不爽。
但我们会永远记住黄河路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名字——阿猫炖肉、黎里酒家、步步高、金苹果、大富豪……
04
还有,你不知道的黄河路冷知识
黄河路最早不叫黄河路
黄河路最早有两个旧称,东台路和派克街。 1943年更名为黄河路,故1934年建成的国际饭店英文名称为Park Hotel。
于德克卡尔顿剧院三件套
1923年,卡尔顿大剧院在黄河路落成,内设咖啡厅、台球室、歌舞厅和剧院,引起轰动。 由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老朋友胡德克设计。
可惜原建筑因年久失修于1997年拆除,现剧院已在原址重建。 建国后改称“长江大剧院”。
大光影院胡德克三件套
黄河路旁的大光明电影院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活化石,开业于1928年,曾是“远东第一电影院”、“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中国第一家立体电影院”。 这是上海人的骄傲。
邬达克三件套国际酒店
国际饭店保持了34年“全国第一高楼”的记录,与卡尔顿剧院、大光明电影院相连,成为20、30年代上海小资最时尚的去处。
张爱玲曾住黄河路
在黄河路和凤阳路的交汇处,还可以看到一座大型的英式历史建筑。 原名“卡尔顿公寓”,曾是才华横溢的张爱玲居住的地方。
张爱玲本人也是一个吃货。 她时常沉迷于楼下 Cafe飘来的面包香味,评价它是“普通面包中的极品,比不上美国添加防腐剂的软枕面包”。
回顾黄河路的历史
我真的很想说...
上海,请慢慢走!
等待上海宁对旧记忆的眷恋!
也想知道
黄河路招牌
你会回来吗?
你对黄河路的记忆是什么
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