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助长消费主义吗——消费主义是一门包裹着自然感的糖衣大炮
什么是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指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为了不断追求人为创造的欲望。 这是一种把无限占有物质财富和贪婪追求过度消费作为人生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它也是彰显资本主义精神、体现资本主义本质的思想观念。
消费主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把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消费更多的高端商品视为人生成功的标志,视为生存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换句话说,消费主义是一种关于如何吃、喝、快乐的理论。
消费主义的反面是节俭。 两者都是人们调节自身消费欲望的机制。 节俭是一种与传统社会相适应的欲望调节机制,是对人们消费欲望的一种严格限制。 这是一种本能和习惯,但节俭并不一味否定享受。 先苦后甜,延迟了享受。 也就是说,提倡量入为出,居安思危,保持流量平稳。 这种自我约束使其能够抵制各种“不必要”的消费诱惑,将节俭视为一种美德,将奢侈浪费的行为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消费主义的本质
消费主义是一种与工业社会转型经济相适应的心理欲望。 当消费和享受被视为信仰时,消费就变成了消费主义。 现代社会的商业消费促进制度和消费借贷制度改变了部分人的传统消费习惯,让他们提前实现了预期的未来收入,以获得消费享受。 消费主义严重危害年轻一代的健康发展,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消费主义的蔓延和蔓延,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出现了严重偏差。 符号消费、时尚消费、攀比消费、赤字消费相继出现,导致一些年轻人消费观念扭曲,传统美德丧失。 大多数年轻人认为,勤奋、勤劳、节俭是物质匮乏时代的产物。 现代社会的青少年应该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
在消费主义主导下,部分年轻人的价值目标向物质享受倾斜,越来越迷恋物质财富的占有和享受,注重个人欲望的满足,导致他们优先考虑个人物质的满足要求。 与当今社会主义价值观不相适应的价值追求已经形成。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积累的重点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生产性消费是实现资本的主要方式。 因此,如何发现并激发日常生活的消费需求,成为实现资本逻辑的关键。
资本家发现,即使工人持有足够的钱,如果消费观念不及时更新,工人工资的增加对于培育消费需求也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资本必须对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发挥引导和引领作用,才能进一步促进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融合,从而保证剩余价值的实现和资本再生产的循环。 资本找到的文化形式是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刻意创造的、为资本逻辑服务的附属意识。 这是一种受资本逻辑支配的工具意识。 资本创造了一种欲望应该得到满足的感觉,承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鼓励人们及时消费、持续消费,引导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向商业化、消费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资本对利润的追逐。
中国的消费主义
在当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中,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众传媒本身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使得大众传媒本能地与消费主义勾结。 大众媒体向公众创造和展示的往往是成功的商人和耀眼的明星,误导了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取向,控制了他们的消费模式。 可以说,当今中国,消费主义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年轻人对消费主义趋势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他们对消费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 他们常常被其华丽的外表和诱人的说辞所迷惑,很容易盲目接受。 在好奇心、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的控制下,消费主义似乎代表了社会时尚、社会发展潮流和潮流,与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愿望不谋而合,从而成为年轻人追逐的对象。 。
消费主义最大的危害在于欲望的无止境性。 在富有想象力的享乐主义的帮助下,消费者不断形成新的欲望。 也许人们没有意识到,在消费主义的消费模式下,人们追求的欲望远远超过了生理需求。 新的欲望不断被建构,并不断受到诱惑而扩大。 是什么力量驱使人们超越理性需求的束缚,追求永无休止的欲望升级?
如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不断壮大。 中国人对奢侈品的热衷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一种典型的消费主义现象。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能够激发人们潜在购买意图的意识形态,因此它能够刺激人们放弃传统的消费习惯,形成一套新的大众消费行为。 起源于美国的消费文化也对中国消费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换句话说,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消费主义思想的侵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国家对民生的关心和改善,让老百姓对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和国家政治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敢于消费。
奢侈品与消费主义的关系
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一些人先富起来,这些富人需要找到展示自己的方式。 他们大量购买奢侈品来炫耀、展示自己的财富,用奢侈品作为表达自己财富水平的“符号”。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依靠奢侈品来满足自己对快乐、自信和幻想的需求。
对于底层消费者来说,虽然普遍没有购买奢侈品的能力,但他们有强烈的购买奢侈品的欲望。 他们极其渴望融入富裕阶层并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这种消费心理在中国非常普遍。 他们购买奢侈品的动机常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生活不一定要过得好,但一定要有奢侈品”已经成为典型的中国人心态。
媒体促进了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今天的电视、报纸、杂志、网络都在促进消费。 媒体利用舆论引导和广告向消费者灌输“消费主义”理念,刺激其消费欲望,导致奢侈品消费在中国迅速蔓延。
消费主义的虚假性
消费主义有两个基本属性:自然性和虚假性。 它将高消费描述为人类根深蒂固的内在冲动,用传统的“艰苦”和“贫穷”根源来展现现代的“富裕”和“自由”,让人们选择、认同、赞扬和支持消费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再生产制度和资本所代表的利益使资本和资本主义能够持续运转。
消费主义的虚假性体现在它将人的价值归结于个人自始至终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将人的意义建立在以高消费为代表的“现代”生活方式之上,将一切对自由、平等、民主的关注等同起来。价值追求被落实为单一的物化价值,把金钱和财产作为判断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准。
现代社会的人们整天奔波,追逐消费主义,很少思考自己所追求的是否真的是自己的幸福。 沉浸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中的人们往往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很强的意识,但对做人的意义却缺乏基本的认识。 这就是消费主义给现代人带来的负面后果。
中国年轻一代的奢侈品消费者是改革开放后诞生的。 他们的成长过程与西方消费主义文化从产生到在中国流行的过程几乎是一样的。 随着改革开放,消费主义文化已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它开始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中国人的消费观。
年轻一代没有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传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教育较少。 高消费价值观和追求时尚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的成长环境。 他们已经完全接受并体验了这波消费浪潮。 ,更容易成为奢侈品消费品的信仰者。 透支、贷款、典当成为流行的消费理念,享乐主义是一些人的生活信条。
总结
消费主义是一种伪装成自然意识的意识形态。 由于对消费主义趋势缺乏深刻的认识,年轻一代往往容易被其华丽的外表和诱人的说辞所迷惑,导致价值选择的迷茫和迷茫。 他们崇尚感官刺激,追求无拘无束的物质享受,把追求炫耀性、奢侈性的消费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 这是非常危险的。
应对消费主义思潮,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同时,规范大众媒体传播行为,提高媒体责任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为年轻一代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我们国家有勤俭节约的传统。 虽然今天我们不提倡盲目节俭,但我们仍然需要倡导合理、生态的消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