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奢侈品市场遇冷 卡地亚等品牌退出高端商场

日期: 2024-03-31 02:07:05|浏览: 60|编号: 85624

友情提醒:凡是涉及到交易情况,请自行判断真伪,不要轻易汇款转账。

深圳奢侈品市场遇冷 卡地亚等品牌退出高端商场

每年损失200亿屌丝的深圳容不下两个高端商场?

核心提示:深圳的奢侈品店数量仅为香港的1/10,北京、上海的1/3,甚至少于二线城市成都。 深圳的高端购物中心纷纷倒闭。 消费溢出、反腐败等因素,让深圳这个GDP位居全国第四的城市无力承担奢侈品消费。

6月8日,上市公司深圳国商核心资产——意大利奢侈品百货深圳中心区皇庭广场旗舰店开业迎客,比皇庭原本承诺的日期晚了两个月广场。 开业两个月后,记者周末前往商场采访,看到店内灯光明亮,但客流量却很少。 皇庭广场一直向外界宣称,将打造成深圳继万象城之后又一个奢侈品集散地。 然而种种迹象却让人心存疑虑。 以前西武百货与中信分手,现在皇庭广场却空无一人。 万象城之后,深圳还能生存吗? 在另一个豪华购物中心生存?

然而,仍然有房地产开发商“不信邪”。 据了解,未来两年,深圳将有10家大型购物中心投入运营,其中高端购物中心还不在少数。 这些新的竞争对手能否突破深圳的高端消费? 诅咒? 让人为他们捏一把汗。

纷纷倒闭的高端商场

开业两个月的皇庭广场是上市公司深圳国商不惜成本引进的高端购物中心。 它已成为被寄予厚望的扭亏工具:该公司曾宣布预计将在空置率最高的第一年(2014年)实现销售。 营收3.4亿元,净利润2.6亿元。 据深圳国商一季报显示,其今年来自皇庭广场商铺租金和管理费的新增收入仅为1141.3万元。 要实现3.4亿元的目标,必须依靠可观的利润贡献。

7月8日,记者走访皇庭广场发现,开业两个月的店内灯火通明,12家国际一线奢侈品牌专卖店全部开门营业。 不过,店里却显得有些冷清。 除了这一层,其他商店都没有营业。 整个商场空置率在60%以上。

它有强大的背景。 作为意大利南部奢侈品行业最大的百货连锁店之一,它只进入核心商圈和市中心的高端购物中心,并要求购物中心的相关高端业态必须匹配。 深圳皇庭广场是中国第一家店中店。

为了引入,深圳国商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条件:2013年年报披露的经营租赁合同条款显示,其子公司融发投资将提供品牌入驻费和装修补贴共计9871万元。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支付987万元; 租赁期内,融发投资保证每年最低销售额不低于1.5亿元保证销售额。 若销售额低于1.5亿元,融发投资将投资收购所经营的产品,直至达到保证销售额。

不过,根据深圳国商刚刚发布的2014年半年报业绩预告,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亏损8000万至9500万元,而公司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为亏损8000万至95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3954万元; 每股基本盈利预计亏损约0.36至0.43元,去年同期为0.18元,每股亏损持续增加。 该公司解释称,该购物中心刚刚开业,仍处于培育阶段。 不过,是否能帮助皇庭业绩腾飞,或者是否会重蹈西武、中信以往的覆辙,也存在不少质疑。

2002年,深圳第一家购物中心中信城市广场开业,深圳第一家奢侈品百货“西武”诞生。 据说,占据中信城市广场三层楼的高端西武百货是当时深圳人接触国际奢侈品的第一窗口,名声远播。

然而仅仅两年后,中信城市广场就遇到了强劲的对手。 2004年,深圳万象城开业,成为全国奢侈品最集中的地区。 从此,其作为深圳标志性购物中心的地位一直不可动摇。 2009年7月,LV将亚太地区最大的旗舰店开到万象城,并退出中信城市广场西武百货店。 此后,各个奢侈品牌开始独立开设旗舰店,而西武作为代理商却很难获得。 新货又好货。

2012年10月,西武正式退出中信城市广场。 随着主力店的撤出,不少商铺也撤离,购物中心从此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 平安商业地产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该购物中心最早要到今年3月份才能正式开业。 不过,记者7月8日走访发现,除了该商场一楼多家轻奢品牌保持营业外,该商场要到今年3月份才会开业。 三楼只有三家店铺还在营业,其余店铺都被栅栏围起来。 没有装修工程。 招商难,导致整个商场空置率极高。 过去,中信城市广场依靠西武来支撑门面。 这已经不再是盛大的场面了。

事实上,另一家上市公司试图在深圳市中心建设大型豪华购物中心的尝试并未成功。

2011年,天虹百货斥巨资改造了深圳福田中心区的一座购物中心,并命名为“君商百货”。 这也是该公司首个品牌升级的高端购物中心。 开业之初,引进名表、奢侈品。 有多个服装品牌和正在进行的促销活动。 但随后两年,商场一楼引进的名表和高端服装品牌全部离开,取而代之的是相对低端的鞋子和轻奢服装品牌。 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2013年净利润仅2800万多元。

200 亿人通过一个签名和多行信息病毒式传播

“我们品牌每个月都有销售排名,从2009年开始,深圳店的销售收入一直落后于昆明、成都等西部省会城市,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深圳一家国际奢侈品店的店长告诉记者。 在外界眼中,深圳并没有受到老龄化的困扰,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早已位居全国前列。 为什么在高端百货卖家方面仍然不如一些西部省会城市?

消费溢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自2009年4月1日起,持有深圳户籍的居民可享受“一证多行”。 香港政府网站数据显示,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一年间,有1322万人次“单签多次游”旅客访港,消费金额约新台币455.4亿元,从生活必需品、食品到珠宝。 、奢侈品牌以及多种类型的购物。 去香港“买货”早已成为深圳居民行程中的一大项目。 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从连续4年的数据来看,2010年至2013年,除2012年外,深圳市民赴香港购物的比例几乎翻倍。有媒体报道称,消费从香港分流每年港澳到深圳的旅客达200亿元以上。

无法留住本地消费者,深圳企业处境尴尬。 同样,深圳各口岸人流量激增,也给当地百货业带来了不尽如人意的消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深圳今年大力发展会展业,但在最重要的“高交会”期间,不少参会者也选择持通行证出国购物。 他们在深圳购物的首选也是东门、华强北等中低档商场。 在商圈,“即使香港的奢侈品价格一样,游客也可以通过汇率获利,获得20%的折扣,香港绝对是首选。” 有游客告诉记者,虽然不少人经深圳去香港购物,但深圳最多的消费项目是住宿和餐饮,购物所占比例很小。

这种消费模式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皇庭广场选择在深圳会展中心对面开业,但人流依然稀疏。 因为价格因素,消费者宁愿去远一点的地方,也不愿意去远一点的地方去国外消费。

财富质量研究院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免税品报告》指出,由于大众消费者对奢侈品价格敏感,首先选择免税——免费商店(33%),其次是旅行时的海外商店。 购买(22%),第三位是国内商场(21%); 当消费者资产在10-5000万元之间时,优先考虑海外商店(32%)、免税店(30%)和国内商场(17%); 而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富豪,尤其是资产过亿元的超级富豪,在海外商店购物的比例高达39%。 从报告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类人群消费奢侈品,国内商场都不是他们的首选,国内高端消费的溢出效应明显。 国内奢侈品牌与海外品牌的显着价差逐渐将国人的奢侈品消费推向海外。 深圳毗邻香港、澳门,天时地利为购物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当地奢侈品商场的生存状况明显受到影响。

反腐败雪上加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