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nnial Rover 是如何自杀的?
说起罗孚这个品牌,熟悉汽车的朋友可能会有一些印象。 比如它是路虎的“之父”,与中国和日本有关,也是荣威的原型。 然而,这样一个曾经可以与劳斯莱斯并驾齐驱的百年品牌为何在历史长河中消亡了呢?
如果按照成立时间来计算,罗孚比目前大多数汽车品牌都要早。 早在 1877 年,约翰·坎普·斯塔利 (John Kemp ) 和威廉·萨顿 ( ) 合资创立了 Rover。 (两位创始人在罗孚诞生之前就去世了。)当时还没有汽车,所以罗孚最初是卖自行车的。
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大家应该都见过一大一小两个轮子的自行车。 这是最早的自行车。 最早推出前轮和后轮尺寸相同的安全自行车的是Rover公司,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自行车款式。 1884年,“ROVER”标志首次出现在自行车上。
“ROVER”一词在英语中的意思是流浪者或航海者。 车标是一艘维京船,立标是一位维京老人。 大概是因为名字和logo选得不好,所以罗孚后来的命运就如同乘坐海盗船一样,起起落落,最后“玩”死。
翱翔云端
罗孚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1904年,大概是因为它有8马力,所以第一辆汽车被命名为罗孚8。罗孚8虽然诞生较晚,但它的起点还是相当高的。 汽车的许多重要元素已经包含在这辆车中。 比如这款车就采用了最早的带有中央框架的底盘。 应该说是一款比较成熟的产品,销量达到2200台。
随后,罗孚陆续推出了多款新车。 这些汽车中的大多数销量相当不错,但并不是很成功。 其中,1909年推出的Rover 12是这一时期最成功、最畅销的车型。 Rover 12是一款中级家庭用车。 该车搭载2.3升12马力发动机。 该车也是首款销量突破2万辆的罗孚车型。
直到一战开始,罗孚作为英国最早的汽车品牌,发展相对稳定。 大家都知道,在战争期间,基本上每个汽车制造商都难逃成为军工厂的命运,罗孚也不例外。
不过,罗孚是英国最古老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因此英国政府并没有强迫罗孚成为军工厂。 相反,它与罗孚签署了一份大订单,罗孚提供战争时期的汽车和摩托车。 前线的许多士兵都依靠罗孚生产的汽车和摩托车来进攻和获取物资。 因此,罗孚在一战中赚了不少钱。
或许正是因为一战期间积累的金钱,罗孚依靠生产时尚且经济的车型,顺利度过了1920年代末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二战中,罗孚虽然没有一战那么幸运,但一度沦为军工厂,其位于考文垂的工厂也在战争中遭到轰炸。 但战后,为了弥补罗孚的损失,英国政府免费给了罗孚一家工厂来研究飞机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罗孚凭借其飞机发动机工厂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空气涡轮发动机,并将其安装在罗孚P4上。 这辆车被命名为JET-1。 JET-1采用了先进的四轮盘式制动器、独立悬架等先进技术。 它还创造了每小时超过240公里的汽车速度记录。 然而,罗孚最终放弃了这款发动机,因为没有合适的车身和底盘来匹配这种非常规的发动机。
除了飞机发动机工厂之外,罗孚当时的管理者们还以二战中大显神威的威利斯(吉普原型车)为基础,推出了如今享誉世界的越野品牌路虎。 不过,当时的路虎并不是一款豪华车,而是凭借其低廉的价格和优异的性能受到了民众和军队的喜爱。
1958年,Rover P5的推出将Rover推向了人生的顶峰。 也正是因为这款车型的出现,罗孚被赋予了“皇室血统”的光环。 英国女王和梵蒂冈教皇当时都是Rover的用户。 此时,罗孚的品牌价值与劳斯莱斯不相上下。
从云端坠落
20世纪60年代之前,罗孚基本上可以说是站在汽车行业的云端。 那么站得那么高的罗孚是怎么摔下来的呢?
其实罗孚的没落一开始并不是其自身造成的,而是因为英国的国家政策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汽车行业出来的知名品牌很多,但在英国却很少的原因。
二战后,英国汽车开始对国产汽车实行关税保护。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想保护自己的品牌。 但当时欧洲共同体已经初具规模,英国最初看不起这个组织。 毕竟,这是一个日不落帝国。 但后来英国发现不加入不行,于是改变了主意,准备申请加入。 (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原因很复杂,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结果提交申请后又被驳回,又再次被驳回。 又重复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此次申请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欧共体不允许成员国存在关税壁垒。 最终英国政府妥协,取消了关税壁垒。
关税取消,大量外国公司进入英国,其中包括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 大家都知道,没有关税意味着进口汽车会便宜很多。 另外,当时英镑非常坚挺,这使得英国汽车在国外仍然非常昂贵。
国内竞争压力大,国外出口竞争力不强。 这使得当时的英国汽车工业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 为了拯救国家的汽车工业,1968年,英国政府整合了当时英国大部分主流汽车制造商。 罗孚与当时的奥斯汀、MINI、MG、凯旋、捷豹等品牌并入英国利兰汽车旗下,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汽车联盟的集团。
但这是没有用的。 除了罗孚旗下路虎推出的路虎揽胜车型销量较好之外,其他推出的车型只要不落后,基本上都是不错的。 就连罗孚本身,可能因为要与其他品牌共享资源,在这一时期失去了传统的英国贵族风格,变得平庸。
看到利兰汽车已经不行了,英国政府觉得有点方便,于是在1975年,花了不少钱将利兰汽车收归国有。
1977年,罗孚与本田公司进行技术合作。 本来罗孚可以向本田学习技术,打造经济型轿车复兴,也可以学习日本人优秀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但大概是因为国企生活太安逸,罗弗根本没有学习的动力。 可以说,他直接把罗孚徽章贴在了本田身上。 例如,在Rover 200中,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重要部件直接取自本田思域。
大概是因为不忍心看到父亲罗孚如此“堕落”,原本是罗孚旗下越野事业部的路虎与罗孚划清了界限,开始独立运营。
到 1986 年,利兰已经出现巨额财政赤字。 此时恰好在任的英国首相就是撒切尔夫人。 她相信货币主义理论。 她上任后推行的非常重要的改革政策之一就是私有化。
因此,由于种种因素,利兰公司再次成为私营公司。 大概是为了利用罗孚之前的好名声,所以更名为罗孚集团。 当然,私有化并不意味着财政赤字可以一笔勾销。 因此,为了摆脱困境,罗孚集团开始出售或停产旗下品牌。 例如,1990年,捷豹被出售给福特。
事实上,在出售资产之前,罗孚想把自己“卖”给本田,之前与本田合作得很愉快(tie)(pai)。 不过,本田表示合作是可能的,但合并将会被遗忘。 最终,在保护英国本土汽车工业的号召下,罗孚集团最终被英国航空集团收购。
英国航空虽然富有,但从未制造过汽车,也不从事汽车交易。 所以给所有生产的汽车贴上罗孚标志是非常简单和粗暴的。 这使得罗孚品牌一下子从女王车变成了路边大众车。
1994年,在接手罗孚重任六年后,无法承受巨额亏损的英国航空表示:我不在乎了! 于是罗孚就被打包卖给了准备扩张的德国宝马,包括MG、罗孚、路虎、MINI四个品牌。 这也导致英国人手中最后一家本土汽车公司的损失。 。
罗孚集团在宝马手里也稍有起色(比如罗孚75,销量就很好),但由于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连连亏损也是在所难免的。 宝马本来觉得自己花重金买来的罗孚不能就这样死掉,所以中间又追加投资了6亿英镑。 这也导致宝马X5的推出推迟到了1999年。然而罗孚的失败和宝马自身的盲目扩张导致宝马在拥有罗孚的6年时间里不仅没有赚到钱,而且亏损超过40亿美元。
巨大的损失让宝马终于意识到,“罗孚”这个大包袱实在不是自己能扛得住的,甚至有可能把自己拖死。 我们必须尽快摆脱负担! 越早越好!
但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罗孚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想要买到好价钱已经很难了。 宝马算了一笔账,发现罗孚每天都在赔钱,不赚钱就得把它卖掉。 因此,2000年,宝马剥离了罗孚汽车集团,以象征性的10英镑将罗孚和MG归还英国,并以30亿美元的价格将路虎卖给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而福特也拥有了先行权。拒绝Rover商标,只留下MINI品牌。
罗浮虽然是他唯一的亲生儿子,但是这个儿子实在是太浪费了! 于是,2005年,英国人宣布罗孚这个浪子破产,并将其卖给了中国。 最离奇的是,罗孚最终被卖给了两家中国汽车公司。
上汽集团以67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的核心优质资产:罗孚最好的两款车型25和75系列轿车及其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 本田从罗孚工厂撤回了制造罗孚45车型的关键设备和设计图纸,理由是罗孚45的设计源自本田思域,因此罗孚的新东家无权生产这款车。
南京汽车购买了罗孚各车型的制造设备和设备装配线、发动机制造工厂以及2000名技术人员和员工。
可能是因为他觉得罗孚实际上已经卖给了两家中国汽车公司,担心自己买的路虎会受到品牌影响,所以福特利用其优先购买权购买了“ROVER”商标。
后来,上汽收购了南京汽车。 为了不浪费钱买回专利和生产线,上汽以自主品牌荣威的名义生产了罗孚。
比如大家熟悉的荣威750,就是基于罗孚75打造的。当然,荣威750已经和当年的罗孚75有很大不同。
至此,129岁的罗孚就化为碎片,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虽然罗孚的“死亡”是因为英国的政策,但随后与本田的合作原本是一个重新崛起的好机会,但他却白白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甚至在宝马旗下也只是昙花一现在锅里。 只能说是你自己的错。 现在,罗孚商标的使用权已归印度塔塔公司(该公司收购了捷豹路虎)。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咖喱味浓郁的“R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