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老贵阳地标建筑已成过去式,满满的都是回忆!

日期: 2023-04-18 14:21:15|浏览: 291|编号: 29914
联系人:中国品瑞奢侈品修复护理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又一老贵阳地标建筑已成过去式,满满的都是回忆!

2017 年 8 月 18 日

体育场旁边的大长隆超市宣布正式关闭。

这个陪伴贵阳人走过无数风雨的人

当地大型超市黯然离场。

来源/贵州都市报

2019 年 5 月 7 日上午 10 点,

因人民大道南段建设,

大长隆超市正式拆除,

这也标志着大长隆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航拍视频来源/贵阳晚报)

从1997年到2019年,

22年来,

这个地方留下了无数贵阳人的足迹,

也承载着很多贵阳人的回忆。

现在,

我们不得不说到这个地方!

1997年大长隆开业时,是贵阳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大型地方超市,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因为靠近火车站和省体育馆,周边人流量很大,销售情况也很火爆。

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每天最热的时候,超市的卷帘门都会拉下来,按时间进店,比如半小时50个。 场面真的很火爆。

那时候只要一有空,就会有人排队坐大长隆的免费班车去超市。 那里东西应有尽有,价格公道,实惠。 无论是买菜、买米、买油、买盐,都非常划算。

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父母一起逛大长隆,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在超市买到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还可以在超市门口坐摇摇车吃零食。

但近年来,随着外资超市的不断增多,以及各家电商的不断发展,大长隆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销售额持续低迷。 虽然不再像以前那么热闹贵阳喷水池美食推荐,但还是有不少老顾客选择来这里购物。

从2017年8月18日宣布正式停业,到如今正式拆除,很难想象曾经轰轰烈烈的大昌隆超市,以如此凄凉的方式离店。 虽然觉得遗憾,但更多的是舍不得,毕竟它已经陪伴了我们22年。

在很多贵阳人的印象中,大长隆不仅仅是一家超市,更是贵阳的一大地标。 它见证了贵阳的发展,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印记。

图片来源/ZAKER贵阳

但无论过去多么辉煌,也无论未来走向何方,大长隆超市如今已经退出了贵阳的历史舞台。 无论我们多么不情愿,也难以抗拒时代事物的不断更迭,我们只能说:再见! 大长隆!

这些年,

贵阳开通地铁,

BRT建成,航站楼得到改善......

各方面都在有序建设和发展。

同时,

老贵阳人记忆中的一些事,

随着城市的发展,它正在逐渐消失。

丢失的地标

每一个地标的背后,都是那个时代的繁华

六光门体育馆

贵阳市体育场,贵阳人更习惯称它为“六光门体育场”。 这是贵阳最古老的体育场,曾经是贵阳乃至整个贵州最大的体育场。

2017年12月8日,六光门体育场因城市规划重建。 很多老贵阳人在这里留下的记忆,随着重建逐渐消失……

摄影/于明坤

和群路

和群路曾经是贵阳最著名的夜市一条街。 夜幕降临,人群、车水马龙、酒吧、俱乐部、大排档、夜市摊位交织在一起。 任何言语都不足以形容这里的繁华和热闹。

2014年,辉煌了近20年的鹤群路夜市因轨道交通维修而关闭清场。 经过4年多的建设,合群路如今已成为人民大道的一段,合群路当年的繁华景象已成为所有贵阳人心中无法回归的梦想。

喷泉

喷泉是两个市区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它曾经有大型雕塑和喷泉。 那时,每逢节假日,喷泉环绕着鲜花环绕的小岛,喷泉“跳跃”,熙熙攘攘的人群肩并肩地挤在一起,终日川流不息。 晚上灯光闪烁,周边商铺林立。 一直是很多贵阳市民晚饭后去的好去处。

2010年,为缓解交通拥堵,经过多次征求公众意见和专家论证,拆除了具有近60年历史的标志性建筑喷泉环岛。 如今9年过去了,喷泉还是叫喷泉,依旧熙熙攘攘,只是不见了周围小岛的影子。

老贵阳一中

南明河畔的杏坛巷1号,古老的贵阳一中已屹立在这里105年。 这所建在半岛上的名校,承载了无数人的欢笑、青葱岁月、最美的时光。

2005年,贵阳一中开始搬迁至观山湖新校区,2007年整体搬迁完成。2011年4月1日,原校址拆除。 至此,《南明一水缘》终于成为历史,《杏坛桃李嫣》成为绝唱。 现在的一中旧校址已成为诸城广场的一部分,但南明河边的旧一中已无踪影。

大十字天桥

大石天桥,曾经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贵阳人眼中的“甜甜圈”、“肚脐眼”、“大轮胎”、“游泳圈”、“避孕套”……谁也想不到,有总有一天它会离开我们。

2015年底,大什子桥拆除完成,陪伴贵阳人近20年的“天商城”正式关门。 “甜甜圈”从此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虽然不能再开着天桥上的空调逛商铺,但随着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的“十子里”地下通道的华丽开通,繁华的大什子商圈有了新的变化。回。

大西门天桥

大西门立交桥建于1986年10月,是贵阳市第一座人行天桥。 和大什子、师大天桥一样,大西门天桥上也有商铺,出售衣服、包包、小饰品、小吃等,给贵阳人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2017年3月,伴随着石溪路步行街大西门入口广场的建设和轨道交通的建设,大西门立交桥不得不告别历史舞台。 从此,贵阳两城区唯一的“空中商城”就是师大天桥。

摄影/卢勇

消失的器具

所有器物都充满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UFO品牌洗衣机

UFO洗衣机,一个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本土品牌,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风靡贵州。 不仅物美价廉,而且真正做到质量第一。 许多洗衣机在十年或二十年后仍然可以使用。

华日卫视

贵州电视机厂生产的“华日”牌电视机多次荣获部、省优质产品称号。 不仅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还远销国外。 1984年,工厂从日本东芝公司引进彩电生产线,在贵阳生产出第一台彩色电机。

乐声收音机

贵阳生产收音机始于1969年,1975年至1979年先后生产了“吴江”牌162交流收音机、“芦笙”牌袖珍收音机、“楼山”牌三用收音机、“乐声”牌半导体收音机12种型号生产的。 型号收音机。 当时,这些收音机是老一辈人的最爱。

红星拖拉机

油栅街有一个公交车站叫“红拖”,是原红星拖拉机厂的简称。 虽然国有的红星拖拉机厂已经破产重组,但红星拖拉机这几年在收藏圈里的人气很高,甚至还有网友在网上问价。

千光铝制品

过去,贵阳人家里使用的锅碗瓢盆,绝大部分都是千光铝制品厂生产的。 现在很多朋友甚至还记得它的广告语:“千光,千光,贵州之光!”

贵阳二曲

提起贵州酒,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茅台酒。 其实,除了茅台,贵州还有很多名酒。 比如80、90年代,贵阳酒厂出品的贵阳大曲、贵阳二曲、贵阳特曲等系列酒,可谓香至极至,名扬一时!

瀑布啤酒

瀑布啤酒绝对是当年贵阳人心中最爱的啤酒。 因其液体清澈透明、色泽清淡、泡沫洁白细腻、挂杯持久、口感纯正、酒花香气浓郁而成为啤酒中的极品啤酒。 如今,在各种洋啤酒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花溪、甲秀香烟

贵州是全国著名的烤烟基地,贵阳产烟历史悠久。 民国时期,贵阳卷烟厂多达65家。 甲秀、朝阳桥、花喜等香烟曾是深受烟民青睐的品牌。

贵阳诸城瀑布手表

这三款不同品牌的手表均由国营贵阳表厂生产。 老款式、老工艺也是品质与经典的象征。

盐酸植物永久牌钢笔

过去,钢笔在很多人心目中是文化人的象征。 那时候,谁的口袋里有一支笔,就觉得特别有涵养,很有气质。 现在很多人都不用钢笔了,但贵阳的万古牌钢笔很受欢迎,现在有的收藏品价值上百元。

千光电池

国营贵阳电池厂生产的千光牌电池在亚太国际贸易展览会上荣获银奖。

山花牌珐琅

搪瓷壶、搪瓷盘、搪瓷杯等,相信家家户户都曾经有过。 这种东西轻轻碰一下就是黑色的疤痕。 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它仍然如此受欢迎。 现在山花牌珐琅也是已经销声匿迹的老牌子了,但是在一些收藏网站上还有卖。

白帽香皂

在国外日化大牌占领千家万户之前,贵州人用的最多的是百浪。 白浪皂、白浪洗衣粉等物美价廉,好用,现在基本买不到。 只有硫磺皂仍在销售,但主要是在线销售。

此外,朝阳香皂、朝霞牙膏、龙菊檀香皂、丽娜香皂、芦笙皂、芦笙牌牙膏等日用品也是贵阳本地生产的日化产品。

消失的生意

每一项事业的背后,都是工匠的坚守

理发师

过去理发师几乎都是男性,理发店设施简陋。 一个煤炉子烧一壶开水,一张板凳,师傅真材实料,剃个光头只要一两块钱。 过去,理发店里卖的产品不多。

弹跳棉花

小时候,妈妈会洗很多旧衣服存起来。 一段时间后,我会带他们去棉花店。 过一段时间,家里就会多一床新被子。 那个时候师傅手艺真好~

磨刀机

感觉好久没看到磨刀器了。 记得以前磨刀的人很多,有的会摆摊磨刀,有的会走街串巷。 磨刀器在油石上来回磨刀,不一会儿菜刀就跟新的一样了!

钟表匠

现在修表的真的很少见。 我记得几乎所有修表的人都会有一个小摊位,一个玻璃做的开口的小柜子。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灵巧的手是他们的武器。 小摊凝固了他们生活的画面,见证了岁月的流逝。

修补匠

街上有很多补锅的师傅。 以前,谁的铁锅烧坏了,舍不得扔,就先放好,遇到修壶的,再拿出来交给师傅补。 . 很多人家的锅,都是倒灌再灌,一放就是好几年。 如今,人们生活条件改善,破罐换新,补罐手艺逐渐消失。

皮匠

以前在街上会遇到很多修鞋师傅。 如果鞋子坏了,他们会拿去修。 那时候师傅的手艺真好。 他们看起来很认真地修鞋。 有的师傅甚至回收废料,用一些人造革自己制作新鞋。

邮差

邮递员对你来说并不陌生。 过去送信的师傅多是骑自行车,后来是摩托车。 主人车后座上放着两个装着信件的袋子。 现在通讯发达,很少有人写信和寄信了。 在贵阳市主城区,装信件的油桶不到40个,用得上的就更少了。

图片来源/贵州都市网

消失的声音

这些声音让人心跳加速

爆米花声

小时候,只要家附近有爆米花机,我就很开心。 毕竟又可以吃零食解馋了。 很多朋友都会把玉米放在搪瓷杯里找爆米花师傅。 炭炉上放着一个圆腹的铁缸。 师父不停地转动旁边的把手。 片刻之后,就会发生巨大的爆炸。 变成了爆米花。

为垃圾收集呐喊

那时候收垃圾的人背着一对筐子在街上叫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骑着三轮车。 听到家里喊着“酒瓶废纸卖了”,他们就会把堆积已久的废品处理掉。

磨剪刀

以前经常在家缝缝补补,经常用剪刀。 如果剪刀钝了,我就拿给师傅磨。 师傅磨刀的时候,会在磨刀石上加点水,磨刀时会发出嗖嗖的声音。 现在几乎没有人拿剪刀去找师傅磨了。 还记得师傅说的吗? “把剪刀磨快~嘿嘿~拿起菜刀”,萌妹子至今忘不了!

叮叮糖哭

在老城区的大街小巷,曾经有老人拿着扁担在卖叮叮糖。 杆子上的篮子里装着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黄色糖果,带着淡淡的甜香。 他们用小锤子敲打铁块,发出“叮叮叮”的声音,边敲边喊“叮叮糖~卖叮叮糖~”。 以前这种声音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穿梭,现在基本没有了。

老豆腐(脑)

“豆腐老,豆腐老,新轩好吃,豆腐老~”小贩用纯正的贵阳话兜售,穿梭在各个区街,声音在他的记忆中还很清晰。 不过现在豆腐脑基本只有各大景区才有,根本没必要卖。 大家主动买来吃~好怀念啊!

消失的味道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记忆中的味道都无法替代

叮叮糖

叮叮糖一颗颗都很硬,千万别嚼,里面有小孔,吸入会漏气。 超级有趣,而且还很便宜。 几块钱可以吃很多。 不过钉钉糖虽然便宜,但是制作过程并不简单,基本都是手工。

糖人

以前在街上经常看到很多师傅背着包袱做糖人。 他们的手艺很好,用糖浆可以做出很多逼真的糖人,吃起来都舍不得。 偶尔还能买到,只是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搅拌糖

曾经贵阳喷水池美食推荐,学校门口最火的甜食,炒糖绝对是其中之一。 每次放学,老爷爷奶奶的糖糖摊上都挤满了朋友。 你给我一毛钱,我要二十毛钱……喧哗声不绝于耳。 搅糖很少见了。

烤包子

过去,烤馒头这种方便又实惠的休闲食品,是很多上班族和学生党的早餐首选。 出炉松脆的馒头,裹着贵阳人最爱的油辣椒、凉拌海带丝、浙尔根等配菜,味道简直不要太摆出来! 现在,在贵阳几乎看不到烤馒头了,就算偶尔遇到,味道也大不如前了。

盐酸白菜

盐酸菜被认为是一种略重口味的食物,麻辣香脆,酸甜可口,总是让很多人为之垂涎三尺。 如今,老贵阳这种别具一格的味道越来越少,更多的只能留作回忆。

一碗耳饼

碗耳糕,又名“娃儿糕”,是贵阳传统的特色糕点。 吃起来蓬松柔软,微甜微酸,让人爱不释手! 如今,在各种西式糕点的冲击下,碗耳饼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消失的贵阳话

没有方言的贵阳不是贵阳

现在贵阳人的普通话越来越流利了,有的甚至忘记了一些贵阳话怎么说,甚至没能教给下一代说贵阳话。 那么,你还记得那些日常生活中的贵阳话吗?

在贵阳,有一种妖艳的姑娘叫茶女,有一种闲聊的叫钱,有一种劣质的叫茶,还有一种西红柿叫猫辣娇,你还记得吗? 在贵阳,有一种脸叫脸袋,一种叫刀根的脖子,一种叫柯西头的膝盖,还有一种叫雅巴斯斯的小斑点,你还记得吗?

岁月流逝,城市变迁,

贵阳这些事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消失或被移除,

但他们依然深入贵阳人的心中

留下一份无可替代的情感。

让我们一起抹去脑海中抹不去的记忆,

汇聚美好祝福,

祝贵阳发展越来越好!

最后,贵阳还有什么正在消失?

来,留言等你……

来源丨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编辑丨唐嫣

主编丨刘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