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禾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消费金融降温,谁被抛弃了?谁仍然受到青睐?

日期: 2024-12-20 22:03:01|浏览: 63|编号: 116104

广东禾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消费金融降温,谁被抛弃了?谁仍然受到青睐?

高烧两年的新消费金融将在2022年上半年经历一次大降温。据盈商网不完全统计,今年新消费领域共发生180起融资事件。 2022年上半年,疫情三年来最低水平。

美容护理行业明显落后,以往非常强势的餐饮、美容护理也开始降温。餐饮行业,茶、咖啡、面条的“红海”依然强劲。在新涌入的玩家中,区域性玩家已经崭露头角。

在同样具有消磨时间属性的品类中,“健康零食大战”陷入停滞; 《密室聚会》娱乐圈剧本已被杀,但资本依然活跃。首选奢侈品的消费已经降温,而折扣店则因淘汰而升温。

通过上半年的融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赛道上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需求的潮流正在发生转变。

阐明:

本文所指“消费品牌”范围大致为餐饮、食品/零食、服装鞋帽、美妆护肤、超市/生鲜/便利店、母婴用品、宠物、健身美容、潮流玩具、珠宝、家居用品等核心业务中,品牌普遍具有线上线下渠道整合的属性。

上半年融资达181笔,

这是疫情近三年来的“冰点”

//时间曲线:全面降温

今年上半年,新增消费金融交易笔数为181笔。具体看月份,总体趋势曲线向下; 1月和4月是两个小高峰,分别发生融资事件38起和42起。

与往年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新增消费融资明显降温。与去年上半年的241例相比,下降了24.9%。与去年下半年的275例相比,减少94例,下降34.2%。

然后将数据粒度细化到季度,降温趋势更加明显。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30名,攀升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148名。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略有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为90名和91名。新增消费融资大幅萎缩,达到疫情以来三年来的“冰点”。

//业态分布:餐饮走强,美妆降温

上半年融资181笔,分布16个业态。业态排名前五位的是餐饮、美容、服装、酒类、休闲娱乐。以往非常受资本青睐的营养保健品、零食、健身、二手奢侈品等都明显降温。

餐饮和美容依然是新消费融资的领军品牌,两者上半年融资笔数分别为74笔和25笔。

仅从数量上看,餐饮、美容护理也呈现降温趋势。从2021年Q1到现在,餐饮和美容行业的融资曲线均在去年Q3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美容护理下滑明显,单季度融资额从高峰时的24家下降至8家。

但看比例就可以看出,餐饮依然强势,美容护理确实在降温。

我们先看餐饮赛道。今年上半年融资74笔,占比41%;去年同期融资78笔,占比32.6%;去年下半年融资94笔,占比31.9%。从同比和环比比较可以看出,餐饮融资占比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

显然,随着新消费行业融资整体大幅下滑,资本更加密集地流入餐饮行业。餐饮行业的另一个现象是小酒馆子品类降温,A轮融资仅数亿元。因此,上半年餐饮融资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局部降温、整体升温。整体市场不景气,好项目越来越难找。投资餐饮是一种保守的对冲举措。

从美容护理赛道来看,上半年融资25笔,占比14%。去年同期有49起,占17.8%。去年下半年有38起,占13.3%。可见,今年上半年美容护理行业的降温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从去年开始延续的“惯性降温”。

除了餐饮、美容之外,超市/便利店的融资也呈现上升趋势。共有8笔融资,其中4笔为折扣超市专属。获得融资的品牌有、奥特莱斯、、潇湘。生活。

休闲娱乐领域融资11笔,最大关键词是剧本杀。服装领域融资19笔,其中7笔专门针对运动鞋服。

//融资轮次:资金集中流向种子/天使轮、战略融资

2022年上半年,从新消费品牌融资轮次分布来看,早期融资和战略融资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种子/天使轮融资69笔,占比39%;战略轮融资36笔,占比19.9%。

从横向比较,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种子/天使轮融资占比从20%提升至39%;战略融资占比由12%提升至20%。

种子/天使轮融资和战略融资有不同的定义。前者所定义的融资阶段和顺序通常是品牌发展初期进行的融资活动。企业引入资本的初始阶段,也是构建商业模式、挖掘商业价值的过程。

战略融资是从产业协同的角度定义的,往往引入对公司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投资者。战略融资通常对企业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具有规模大、周期长、阶段性的特点。

有趣的是,上半年战略融资基本以企业CVC为主。例如喜茶投资小众咖啡、香港九龙九餐饮投资八福咖啡、数一烧鲜草投资Doc 等。由此可见,投融资双方具有深厚的产业协同效应,投融资双方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双方利益更为重大。

此外,从融资金额来看,上半年亿元以上融资事件有34起,占比18.8%。相比之下,去年上半年为33.9%,下半年为29.5%。今年大订单的减少,说明疫情下的投资更加不确定,更倾向于小规模的实验性投资行动。

新力量撼动旧格局

纵观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发展道路,每次出现经济动荡、社会财富重新分配时,原有的商业消费模式都会受到动摇。公民将产生新的消费欲望,催生特定的商业模式。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亿元,同比下降0.7%。数据背后,人们开始勒紧钱包,理性消费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原来提倡的消费方式被淘汰;茶、咖啡、面条等“常规品类”获胜,并增加了新的变量。

茶、咖啡、面条依然是餐饮界的“王牌”。这三者有一个共同点:熟悉的头中腰品牌很少见到,出现了一些新的甚至陌生的品牌。

//茶、咖啡、面条:新兴区域品牌的崛起

上半年,茶饮料行业共融资19笔。其中,长沙手工柠檬茶品牌宁记获数亿元A+轮融资;数一烧鲜草获超6亿元战略融资。其余 17 笔融资来自相对新兴的品牌。

一群新玩家从小角度进入游戏,想尽办法站稳脚跟。

在各大茶饮品牌纷纷降价的同时,知知茶则专注于简约、轻奢的新茶饮文化体验。而招茶芽则一反“快速复制”的扩张法则,将自己定位为DIY新茶品牌,让消费者通过DIY体验不一样的中国茶。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品牌因其浓郁的地域品味特征而受到市场关注。兰州特色奶茶品牌方哈推出了甜发酵米奶茶、灰豆奶茶、果味糖浆、果味发酵糯米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饮品。西林姑娘是新疆新兴的茶叶品牌。 2020年7月在新疆开设首家直营店后,西林女孩又陆续在青岛、烟台、成都、广州等地开设了十余家加盟店。此前,广西奶茶品牌奶奶手工也多次获得融资。

在茶饮料行业发展的前一阶段,“区域性”通常是指在当地区域市场的发展,尚未走向全国。以放哈、西林姑娘、寿奶奶为代表的奶茶品牌更加注重口味的区域化和差异化。

无名之辈领衔、区域品牌登上资本舞台的现象在咖啡行业也同样存在。

上半年,咖啡赛道融资15轮。 %、Tims中国、瑞幸咖啡,其余11个新兴品牌包括海南的小洋桥咖啡、广州的何巴福咖啡、长沙的doc咖啡和RUU,以及宁波的外咖啡和云南品牌花田。

许多新来者都雄心勃勃。例如,巴福咖啡融资后,宣布拟冲击领先品牌,“在打造高性价比精品咖啡连锁领先品牌的目标上更有实力”。

在本土咖啡品牌崛起的前一阶段,资本追捧的品牌大多来自上海,包括、M Stand、永璞咖啡、英记咖啡等。如今,资本不再只关注上海咖啡品牌,透露出几个信号:

从需求端来看,更多城市的咖啡消费已经成熟,行业需求将进一步受到刺激。从供给端来看,越来越多的创始人接受了品牌化和资本化的方式。新品牌的加入将不断增加赛道比赛的多样性和活跃度。

经过近两年以马继勇、陈向贵为代表的兰州拉面品牌的资本教育,地域拉面美食的发展已经“进阶”。

马向远进场分享“兰州拉面”红利,史世祥主打酸汤面,双旗主打羊肉面。巴沟鲜食专注于让人上瘾的地方传统特色面条产品研发。先后推出了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昌拌面、长沙猪油拌面、重庆拌面等20余种方便产品。

//新人重写赛道模式

茶、咖啡、面条,都是一片仿佛红海的赛马场。为什么新人不断涌入?而从默默无闻,到逐渐“崛起”并获得资本关注?原因如下:

“休闲阶层”的新商业逻辑

有闲阶级(the class),一个经济术语。指有资产、不需要有固定职业、生活休闲以社交娱乐为主的阶层。它也被引申为指有消费能力和闲暇时间的人。

富人和有闲阶层(一般具有消磨时间的属性)的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有起有落。

//如果你在家吃零食,为什么不出去写剧本呢?

2020年疫情初期以来,人们足不出户,零食成为了最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之一。资本端,加上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的上市,行业蓬勃发展。一时间,以兜售“健康生活方式”为名,零食融资蓬勃发展。

去年,零食融资事件发生48起,占比9.1%。今年上半年,这个赛道的资本热度相当低,仅有两笔融资,分别是林时魔发和都角喜食品。同样遭遇大幅降温的还有零食属性的营养保健品牌。案例只有三个,分别是中弘生物、潍县良品、易规则。

零食在一级市场失宠有两个原因。首先,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零食股”的上市报告并不漂亮。其次,无论赋予零食多少意义,零食毕竟是零食,不是真正的需要。

零食没了,又一重大消磨时间的“动手”剧本被杀了,但它的受欢迎程度却没有减退。

尽管长期以来对剧本杀等密室社交娱乐方式存在诸多质疑,如暴力隐患、剧本内容较差、盈利模式单一等。但在小红书上,“能做多少份”甚至成为不少博主评价化妆品耐用性的参考“指标”。

上半年,休闲娱乐领域融资11笔,其中剧本杀/密室逃脱占7笔。此外,该赛道的融资原本大部分集中在天使轮,但现在有一些精彩影院、戏剧宇宙等品牌已进入战略轮融资。

可以预见,资本将从产业协同的角度全面深度赋能品牌,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剧本杀产业的资本价值。

//二手奢侈品不再流行,折扣店疯了

另一组有趣的“高潮和低谷”是二手奢侈品店和折扣店。

奢侈品消费需要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是“休闲阶层”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疫情以来,奢侈品消费出现多重“报复性增长”。奢侈品消费的繁荣带来了二手奢侈品消费的繁荣。去年全年,二手奢侈品平台共发生8起融资事件,包括包师傅、飞鱼、智儿、法图奢侈品等。

然而,今年上半年,奢侈品消费明显萎缩,二手奢侈品消费也迅速降温。在此期间,只有胖虎和熊猫二舍获得了融资。

赢商大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上半年,针对高端人群的商场日均客流量同比大幅下降27.5%,而针对中产人群的商场相应下降以富裕人士为主要客群的比例在15%左右。可见,由于疫情的反复影响,今年上半年消费者的消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他们对高端产品的消费意愿有所下降,而大众消费却有所回升。

生活回归精心计划、平稳流动。于是,满足用户追求性价比的折扣超市应运而生。上半年,超市/便利店赛道融资8笔,量贩超市占4笔,分别是乐特购、奥特乐、海特购、潇湘生活。

事实上,中国本土折扣店“旋风”始于2020年,蓬勃发展于2021年,衍生出折扣超市、折扣零食店、保质期品牌产品折扣店等形式。 Good Deals、High Deals、BOOM BOOM MART繁荣市场、等折扣店已成为商场的“常客”。

截至2022年,折扣店继续赢得资本青睐,但已初步进入“淘汰赛”。黑特狗合伙人赵鹏今年5月向媒体表示,折扣店市场出现了“良莠不齐,生快死快”的现象。

据媒体报道,去年下半年就有消息称Boom Boom Mart正在寻求出售。 “弘工零食创新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已关闭多家门店,成为“失信执行者”。供应链积累尚浅,但加盟战已经打响。

乱象之下,根本原因是行业盈利,拼杀也是热度的表现。对全球零售业的研究表明,折扣店将是未来十年增长最快的业态,复合增长率达6.6%,高于任何其他零售业态。

与德国阿尔迪、日本唐吉诃德等发展成熟的折扣店不同,中国新兴折扣店仍处于残酷竞争的初级阶段。竞争升温的本土折扣店、降温的奢侈品消费,成为“压抑与欲望”的最好注脚。

//健身房不好玩,户外运动才够爽

人们的健身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疫情之下,健身房依然“失宠”。去窗户干净的健身房,跟着教练举重或做有氧运动似乎已经成为过去。上半年,在健身馆领域,仅星健身家就获得了数百万元A轮融资。

举重、健美操消失了,新的健身生活方式出现了。露营、飞盘、骑行、徒步等健身方式逐渐出圈。健身生活方式的变化体现在服装品类融资上。上半年,服装领域融资19笔,其中运动相关服装融资10笔。

与健身房场景相比,露营、骑行等新兴健身方式的特点是:

上半年,新型消费金融普遍低迷,但是否已触底?三、四季度消费会继续降温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行业暂时疲软,但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欲望正在增长。只有回归消费本质的商业模式,才能成为真正的逆周期玩家。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