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大奢侈品牌的营销策略

日期: 2024-05-08 12:06:39|浏览: 29|编号: 100422
联系人:奢侈品修复 电话:13115811533 微信:772392775

盘点各大奢侈品牌的营销策略

在宏观消费形势不佳和国内消费能力“出逃”海外的双重压力下,奢侈品大牌也产生了危机感。 为了俘获消费者的心,这些昂贵的品牌使出了浑身解数。 目前,通过简单的划分,各大奢侈品牌的营销策略已逐渐形成四派,以稳定市场。

定期加价型

奢侈品涨价已成为行业不成文的规则。 一般来说,价格每年调整两次,每次涨幅在3%至5%左右。 经典品牌产品的涨价幅度相对较高。

今年奢侈品牌将首次涨价提前至4月份,但DIOR(迪奥)、(香奈儿)、Céline(赛琳)已经在今年年初进行了一轮涨价。

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成为奢侈品牌集体提高售价的“一贯说辞”。 据导购介绍,该品牌使用的原材料均为优质小羊皮、小牛皮和牛颈皮,而且这些原材料近段时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此外,逐年提高的生产技术也是价格上涨的一大因素。

奢侈品研究专家周挺表示,奢侈品涨价更多是为了保证其在行业和消费者心中的高端地位。 这意味着奢侈品牌会根据市场需求和销量来决定是否涨价。

一位熟悉奢侈品运营的人士表示,由于大多数顾客的消费“追涨不追跌”,奢侈品牌每次“放出”涨价传闻,其实都是在促销。 不断提价是奢侈品牌久经考验的营销手段。

饥饿营销

奢侈品牌一般不仅会提高价格来保证自己的高端地位,还会利用饥饿营销方式营造供不应求的购买“氛围”。

七年前,“”的售价为14000元,但由于其品牌价值等诸多因素,很少有消费者知道DIOR。 现在,大规格普通皮革的价格已从14000元飙升至32000元。 DIOR每年也会有两次涨价,但涨幅在15%左右,高于其他品牌。

尽管DIOR涨价较高,但其销量并未减少,包包处于“可能没货”的热销状态。 据DIOR专柜销售人员介绍,该款式的包包每天在店内只能售出5只。 如果数量超过限制,消费者只能全额预订店内柜台展示的款式。

同样使用饥饿营销的品牌包括爱马仕。 由于其皮革材料和工人的限制,其产量很低。 饥饿营销在抬高价格的同时,满足了消费者内心对奢侈品的升值欲望,又不轻易妥协。 其他人“中饱私囊”,但爱马仕的饥饿营销早已成为奢侈品行业不成文的规则。

降价保护市场

往年要到7月底才进入打折季的各大高端品牌,提前一个月进入打折季,打折这个词也逐渐渗透到了奢侈品领域。

虽然 、GUCCI、FENDI等大品牌没有明显的折扣标志,但部分皮具已经开始促销30%左右。 这些品牌的一些服装甚至半价出售。 PRADA(普拉达)专柜导购表示,早在上个月,部分鞋类产品就开始以50%的折扣出售。 虽然是当季发售,但该品牌7月份基本没有开始打折销售。

除了上述奢侈品牌的打折之外,一直靠涨价维持品牌形象的各大化妆品品牌也终于尝试“降价保市场”。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本月1日起,倩碧品牌部分产品开始降价,降价幅度高达31%。 这是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倩碧品牌多次传出降价消息后在北京市场实施的。

雅诗兰黛集团负责人表示,倩碧此次降价是为了缩小中国大陆与海外产品的价差,以争取习惯海外代购的消费者。 对比发现,倩碧降价后的产品价格与通过其进货渠道购买的产品价格基本一致。

奢侈品牌急于“降价”与当前的消费形势密切相关。 去年年底以来,零售行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的业绩增速开始放缓。 从行业角度来看,消费者银根紧缩的现实让不少奢侈品牌坐立不安。

优雅地玩

许多奢侈品牌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举办独家展览。 事实上,奢侈品牌对于博物馆的热情已经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而这也早已成为他们的营销策略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后(微博),“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展”刚刚结束,宝格丽“125年经典设计”也随之而来。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文化”展之前,其2008年承办的“Max Year意大利时尚展”已经是继柏林文化中心、东京森美术馆之后的全球第三站。

此外,卡地亚 () 在中国故宫(微博)——旧称紫禁城的地方举办了“卡地亚珍藏艺术展”; DIOR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DIOR与中国艺术家”展览。

针对奢侈品牌纷纷进驻博物馆的情况,业内专家表示,消费者求新、保价。 他们相信,一旦某样东西进入博物馆,它就会获得比其作为奢侈品的价值更有吸引力的“艺术”称号。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同城奢侈品信息网上看到的!